兩輸入生產單位的比較
目的 驗證不同設計的生產效率差異 用科學的方式檢驗下面這些毫無根據、隨意編造的偏見 實驗方法 相同的物品源、相同的生產建築數量、相同的輸出軌數和時間,以不同的輸入方法配置,計算每秒生產量。 相同物品源:就一樣數量的物品源,本次實驗用兩組實驗,所以是四個沙、兩個煤 相同生產建築:八個煉矽廠 相同輸出軌數:各兩條 相同輸出時間:連接到同一個能量源,計時一段時間後拆除能量源,計算雙方生產數量 因為輸送帶用的是最低階,可能會補給不足或是消化不夠快,但是因為兩個都是相同的限制(輸出軌數),要卡一定是兩個一起卡,頂多被卡成平手。這個時候如果還輸,那就不知道是誰的問題了喔! 原始數據和計算結果 秒數 A B 10 10.8 11.0 20 9.6 10.9 30 9.2 9.7 40 9.1 9.6 50 9.0 9.5 60 8.9 9.2 平均 9.4 10.0 結果與討論 在時間拉長後,因為被卡住的東西被平均掉,因此兩個都生產效率都下降,這個很正常 根據結果,即便都被限制,生產效率都還是 B 配置比較高,無論時間拉多長。 根據我個人的猜測,B 因為輸入和輸出沒有混雜在一起,因此不會造成堵塞(仔細觀察 A,最後在反向分類器那邊常常會堵住,這就是輸入輸出混雜的後果),導致即使輸入比例不對,效率依舊比較高。 A 的穩定性高了那麼一點點,不重要 結果比較 根據可擴張性而言,B 的設計是可以橫向無限擴張,不像 A,縱向擴張受到輸送帶效率影響、橫向擴張受到輸入比須滿管影響(不滿管比例就不對,這個設計也就跟垃圾一樣毫無意義,因此必須滿管)。另外,一套 B 可以有比 A 更彈性的輸入和輸出輸送帶數量,因此可以適應更多的狀況。 B 唯一的缺點是佔體積大了一點點,但我個人認為,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,因此用一點點小缺點換取最多的優點,這個是比追求無謂的小體積來的更重要。 更重要的是,B 的設計更為簡單,建造成本低、可以無限擴張 後續實驗 根據 Magicaltank 和 a0000778 的建議,換成溢流器的確會增加效率,但即使沒換,但還是比 A 設計效率高。